人文考级书画等级考生报名表   美术考级题目   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考级报名规则   前 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天中精英 > 天中名事 > 正文

非遗·“重阳节“习俗

    更新时间:2015-03-27 15:28:13  来源:天中人文网  阅读次数:  作者:凤鸣
摘要: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一个古老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产痛节日,它源于东汉时期的上蔡冈山,食素、饮菊酒、佩茱萸囊的习俗形成于晋,而盛于唐宋
 ——上蔡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一个古老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产痛节日,它源于东汉时期的上蔡冈山,食素、饮菊酒、佩茱萸囊的习俗形成于晋,而盛于唐宋。“重阳”一词的来历,据说与《易经》“以阳爻为九”有关,古人视单数为阳,是双数为阴,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有大凶之象。重阳节是先民逢凶化吉之仪式。
    据男超人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人(即即今之河南省上蔡县。当隶属汝南郡,治所在上蔡)恒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方谓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古名冈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令世人登高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水经注·汝水》有“汝水,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的记载,又曰:“汝郡,楚之别也,汉高祖四年置。”恒景当为东汉蔡地的名门望族,恒景举家所登之处,乃上蔡的
地形制高点冈山(即今芦岗)之上的蔡侯望河楼。恒景此举避祸消灾,在当时黄老盛行的东汉战乱之秋为民众所崇。人们效仿恒景,于九月九日登高、饮菊花酒、佩戴属于囊而祈福避灾,相沿成俗。
    重阳节起源于上蔡县蔡侯望河楼的传说,与南朝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相一致,与冈山之西汝河两岸的民间传说相照应。相传东汉时汝河有个瘟魔,每逢秋月旧日出现,一方百姓受蹂躏,年复一年,曾夺取无数百姓的生命。上蔡人恒景告别妻儿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根除瘟魔,造福乡里。恒景以诚信和坚毅打动仙师,仙师授其降魔之剑和驱魔之符。学成归乡的恒景尊承师训,施法除魔,造福乡里,广济四邻,传至遐迩。
    作为重阳节起源地,上蔡民间每逢9月上旬,家家户户采菊酿酒,缝制茱萸绛囊;重阳节当日家家忌荤素食,以祭替人而死的牛、马、猪、羊、犬;重阳节清晨户户举家登高,携陈年菊酿,佩茱萸囊,有岗登岗,无岗的平原之地,登塔,登寨墙,登土岗乃至粪堆;午饮菊花酒,食重阳糕,不到日暮不得回家;老人七十九,儿孙共敬菊花酒,老人六十三,儿媳、孙女送枣山,枣山高九层,上有两只面羊聚首,象征洋洋得意。重阳节当日,全家登高的午间用餐以枣山和重阳糕为主食,重阳糕多以上蔡主产的豌豆为主要原料,和面、发酵、蒸煮并辅以糖料,既果腹又可口,是当地著名的甜点。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演变,并在民众心中被广泛崇尚。它的民俗学术价值、文化是象价值和伦理道德价值,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促成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989年,重阳节被国家规定为“老人节”。2007年,起源于上蔡县的重阳节而派生出的茱萸绛囊被和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重阳节(资料图)

 

 

《天中人文网》

更多有关 天中名事 的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4 rwy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中人文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762号-1  热线电话:0396-3506711  QQ:2286946079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77号